Saturday, September 2, 2006

表坊『暗戀桃花源 2006 版』

剛從國家戲院看完【表演工作坊】的二十周年大戲『暗戀桃花源』的首演回來。第一次接觸這齣戲是高二時上映的『暗戀桃花源』電影版,林青霞、金士傑、李立群、顧寶明、丁乃箏詮釋的故事,對我來說至今仍然是最經典的『暗戀桃花源』。後來 1999 年【表演工作坊】製作第三版的『暗戀桃花源』劇場表演,當時我人在嘉義念研究所,也就沒有回來台北看 (話說我真正走進劇場也是 2000 年的事,然後就一路「沉迷」到現在),直到後來第三版的『暗戀桃花源』出版 VCD (後來才重新發行 DVD),才買回家欣賞。

認識『暗戀桃花源』快十五年了,今天總算可以坐在劇場的觀眾席裡真正享受這齣戲。

『暗戀』的部份除了所有角色全部都由新生代的演員演出之外,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動,倒是多加了一個導演助理的角色,感覺有點畫蛇添足。雖然說是新生代演員,尹昭德和陳湘琪都是進出舞台多年的實力派演員,青年和老年時期的江濱柳和雲之凡都詮釋的入木三分。老實說,進劇場之前是有點擔心最後那場老年時重逢的戲的感覺會走樣,不過雖然心中對以前演出根深蒂固的印象一直存在,在台下欣賞演出時完全沒有想過比較不同版本之間演員的表現,或許也可以算是對純熟演技的一種稱讚吧。其他次要角色的演出也都中規中矩的。

或許是『桃花源』的部份幾乎全部是台語演出,原本講著台灣國語的江太太這次改說客家話了。

2006 版的最大賣點是『桃花源』的部分這次請到【明華園】來演出,雖然【明華園】這三個字對台灣人來說絕對不陌生,但是老實說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演出。近年來【明華園】出名的舞台特效,乾冰、燈光、吊鋼絲,『桃花源』裡一樣也沒有少,在桃花源裡還多了很多仙女和小動物等角色。我很喜歡賴陶回家後袁老闆和春花聯想到陰曹地府時呼應到這些動物的段落,但是當初決定要出門往上游捕魚時出現的「心聲」的角色就感覺有些多餘。『桃花源』每一幕之間的劇情大綱和之前的版本都一樣,但是許多地方的更動幅度也不算小,所以雖然知道故事的發展,還是常常會有大小不同的驚喜出現。

在桃花源裡玩樂時歌仔戲文武場的音樂融合著桃花源的主題曲,聽時有趣,想想倒也很能反映【明華園】同中求異的用心。

或許是受到宣傳的影響,這次看『暗戀桃花源』很大一部分是想看【明華園】怎麼詮釋『桃花源』 (話雖如此,即使原封不動的重新演出,我還是會買票進劇場的),所以即使『暗戀』表現的很好,大部分的光采還是被『桃花源』搶走。原本兩個劇團共用舞台排戲的「一半一半」那一幕中,雙方的氣勢應該旗鼓相當,但是『桃花源』的文武場音樂一直蓋過『暗戀』演員的聲音,使得運用時間差巧妙融合的對白效果大打折扣。兩個劇團截然不同的風格的確更加突顯出『暗戀』和『桃花源』悲劇和喜劇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但是卻也少了些兩齣戲之間在分與合的主題之間的共鳴。

另外一個我自己的小小抱怨是,我很喜歡舊版本中老陶 (這次改名叫賴陶) 前往桃花源時覆頌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了配合歌仔戲的演出,現在戲裡面幾乎聽不到『桃花源記』的原文了。

電影版的經典地位除了來自精煉過的劇本,也來自剪輯演員們的最佳演出,但是真正進過劇場的人都知道,現場演出不可避免的小小失誤導致的不完美,還有演員和觀眾之間若有似無的互動所造就的特殊氣氛,才是真正吸引觀眾一再走進劇場看戲的主要原因。很高興看到舞台上深情的『暗戀』,很高興看到舞台上玩的很盡興的『桃花源』,很高興總算得以看到永遠都屬於劇場的『暗戀桃花源』....

照片:走進劇場前,把玩著新買的手機,拍下國家音樂廳的夜景。



照片:觀眾魚貫走入國家劇院欣賞晚上的節目。



照片:廣場上搭建的舞臺前歌迷期待著即將開始的演唱會。



照片:大中至正門外,靜坐抗議的民眾也在進行著另一種不同的演出....